《大乘起信论》界诠法师 宣讲(007)


《大乘起信论》讲记

大家看我给的这一张纸,我们约略看一下《起信论》讲什么?理一下就很清楚,用A、B、C分三段来说明。A是归敬偈,也就是《起信论》前面那三个颂;B是正文,也就是本论中间论文的内容;C是回向偈,也就是本论最后回向的那个偈子。

B当中的论文分成五段:

第一段是【因缘分】,就是造这部论有八种因缘。

第二段是【立义分】,就是造论后说明大乘所讲的法和义两种问题,也就是我们所要了解的一心、二门、三大。一心是众生心,二门有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,三大指的是二门各具体、相、用的内涵。一心、二门、三大,这就是立义分提出来。立义很抽象,下面给予解释。

第三段是【解释分】。它分成三点:显示正义、对治邪执和分别发趣道相。我只是大体分一下,如果你细分也可以,但是这三点肯定是这样。你看这三点最主要说的是什么呢?显示正义就是立法和义,下面就要解释这个法和义的意思。那么“显示正义”当中,就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来展开说明。那生灭跟不生灭两者如何和合才能达到觉悟呢?从生灭入真如门,无非是讲这个道理。真如没有什么好说的,本体就是如是。尤其从我们现在众生实际情况来了解,修行是从众生修行而成佛,已经成佛就不用讲了。理性是这样,体是这样。真如门解释的比较少,生灭门解释的比较多,它说的就是众生。它说大乘法就是众生心,那众生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呢?在“生灭门”中从释生灭心法和辨所示之义这两科来给予说明。又“释生灭心法”中有讲到染净生灭和染净相资这两点,再就“染净生灭”中分为就体总标和依义广释这两点,那么再从“依义广释”中分出释上生灭门、释上生灭因缘和释上生灭之相这三点。你看这个都是环环相扣,密切相关。学习论典,科判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知道,若不然我说了这么多,你们肯定听得云里来,雾里去,是不是这样。接下来又从“释上生灭门”中的“按名别释”又分成辨觉义、辨不觉义和辨同异三点,下面一一给予说明。心生灭,为什么会生灭呢?这要从觉义与不觉义来说。在“辨觉义”中有‘广显二觉之相’这一科,这一科中又分始觉和本觉两方面。心本来的体性是觉的,不觉要从始觉开始,有个觉体。哦!原来明白这个道理——始觉。那么有个本觉随染相,本觉本来觉悟可是流转生死,所以随染相而现种种众生的千姿百态。

就“辨不觉义”中又分三点来说明:根本不觉、结末归本和根末不觉。根本不觉就是觉体。结末归本就说不觉的相是什么。那么不觉为什么会不觉呢?就总明它的体相,不觉是什么样子。枝末不觉就是别说枝末,为什么会有不觉。此中有二:细相就是一念不觉生三细,粗相就是境界为缘长六粗。这就是别说枝末了。那么这是不觉,觉体是有。因为生三细六粗,所以不觉。那么觉与不觉的同异如何呢?在“辨同异”中会说明,这两者是不是绝然分开呢?《起信论》说因觉而有不觉,为什么因觉而有不觉呢?我们学过《圆觉经》的就知道,因为有方向,所以才会迷失方向,记得吧?有东、西、南、北这个方向定好了,前面那个地方是东,有一个东方向,然后你迷了,错误了,以东为西,或者以南为北,这么认为。因为有方向,所以才会迷失方向。因为有觉,众生与无明相应现不觉相,所以觉跟不觉的关系,也就是不觉没有离开觉。同异如何?也就是“辨同异”中所说的,此中从标列和喻释这两点来说明。上面把“生灭门”中‘释生灭心法’就此中的“染净生灭”中第一点‘释上心生灭门’的大概内容说了一下。


……下回待续



阅读原文